黄炎培、孙起孟的廉洁家风
中国新闻报 紫杉 / 图文 2023年01月16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铮友挚友,很多爱国民主人士无论是出身名门还是身居要职,都以俭为美、清廉自守。很多党外前辈节俭朴素、克己奉公的高洁品德,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一再品读。“欲治其国,先齐其家”,黄炎培、孙起孟这两位党外先贤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的家风家训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黄炎培:“十二句”箴言作家训
黄炎培是民盟、民建和中华职教社的主要创始人,他是杰出的教育家,自己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四子黄大能是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黄大能初中就读于上海的沪江大学附属中学,该校学生多为富家子弟,黄大能难免受到一些影响。黄炎培察觉后,果断将儿子转到位于陆家浜贫民区的中华职业学校。对此,黄炎培解释说:“我们黄家可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
1936年,黄大能赴英留学前,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第一句是教育儿子追求真理,凡事首先要探求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说话要讲信用,做事应踏踏实实。
第二句是告诫孩子,要警策自己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业;繁忙的时候易生急躁情绪,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另外,说话算数才能取信于人,没有私欲才会变得刚正。
最后一句意味深长。黄炎培希望儿子接人待物时和蔼可亲,但在原则是非问题上应爱憎分明。结句用古代钱币外圆内方的形状比喻,是希望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孙起孟:坚持“三不”原则
“第一是爱国。第二是爱党,爱中国共产党。第三是爱会。第四是爱学。”1995年8月,民建主要创始人之一孙起孟写下《爱国·爱党·爱会·爱学》一文,把民建老一辈身上的精神财富概括为“四爱”精神,他认为这是使民建能够建功立业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并身体力行把“四爱”精神融入了工作生活中。
1939年夏天,孙起孟向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鼓励他服从革命需要,并以“党外的布尔什维克”相勉。1950年1月,孙起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当看到民众有困难时,孙起孟总会慷慨解囊。每次他从报纸上看到哪里受了灾,都会积极带头捐款。2008年汶川大地震,孙起孟首先捐款2万元人民币,后来又捐款3万元,并说:“上次是捐款,这次是交纳特别党费。”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一位革命干部的爱国爱民之心。
孙起孟一生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生活中,他坚持“三不”原则:不收礼、不吃请、不祝寿。外出考察时,他总是轻车简从,甚至“罢宴”不接受吃请。他一直保持简朴作风,对自己要求严格,很多同志去看望他,不管送什么都会被他拒绝,哪怕是一盒月饼他都不收。
在孙起孟晚年担任秘书的郭粟曾回忆自己亲历的两件事。一是孙起孟住院时赶上过生日,刘延东去看孙老,没有带花篮和果篮,只送上了一支玫瑰花。告别时,孙老说:“我这人你看了,你的花我也看了,带回去吧。”
“孙老不过生日”这件事,熟悉他的领导都知道。有新调任的领导不知此事,以过生日名义送来东西,孙起孟一律让退回。郭粟曾问:这样是否有点不近人情?孙老说:当领导的,会有人以各种理由来送礼,劳民伤财,所以我不过生日。
郭粟回忆的另一件事是,组织上曾给孙起孟配了一台电脑,郭粟教他打字,孙老敲击键盘打出了爱人名字“王之慧”三字。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孙起孟后来就没有再用电脑了。但在病榻上,孙老坚持用废纸写书法,并用毛笔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5年,笔者在民建中央举办的“孙起孟生平事迹”展览上看到,孙老生前用国务院的小便笺记事,便笺两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可见他对节约纸张的用心。
2017年,笔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孙起孟家里看到,孙老生前使用的床铺、桌椅和书柜等家具,多是上世纪50年代初政协机关配置、60年代折价卖给个人的老式木家具,坏了修,修了用,孙起孟都舍不得丢掉,一直使用着。
(注:文章有删减)
责任编辑:刘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