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 范笑天:推动我国第三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

范笑天    2024年07月12日

字体大小: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持续推动高新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第三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第三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第三产业中的多数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方面投入相对较少,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这导致了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诸如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众多细分领域均有明显体现。许多企业仅仅满足于模仿和跟风已有的成功模式,不愿意投入资源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二)高端人才短缺。在金融领域,精通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且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专业人才稀缺,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难以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在科技行业中,能够引领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的高端科研人才匮乏,导致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存在不少短板,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方面,既懂信息技术又深谙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限制了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

  (三)数字化转型滞后。在数据利用方面,不少企业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人才,无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导致数据资源的浪费。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不畅,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难以实现协同工作,从而降低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字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度不高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企业只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其在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潜力。例如,在电商领域,一些企业虽然搭建了线上销售平台,但在客户需求预测、精准营销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传统服务业中,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本的市场需求,但往往存在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等特点,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更强大的动力。金融科技的发展滞后,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满足企业和个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研发设计领域的薄弱,导致我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发上缺乏竞争力,依赖外部技术输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足,则限制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无法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

  (五)市场竞争不充分。在一些第三产业领域,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将许多有潜力的企业和创新力量拒之门外。例如,某些新兴的互联网服务行业,由于严格的资质要求和复杂的审批流程,使得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市场被少数大型企业所垄断。这种垄断经营的局面,使得这些企业缺乏改进服务、降低成本和创新产品的动力。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极低,消费者在面对看似相似的众多选择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未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创新积极性。绩效考核侧重于短期的业务指标,忽视了对创新成果的长期培育和奖励。这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二)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是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此外,社会对高端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能力薄弱。一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数字化战略规划和专业人才,同时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高成本和技术难题。一方面,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足够的投入。另一方面,市场上数字化服务供应商的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容易出现失误。

  (四)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推动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对新兴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一方面,传统服务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早期市场需求较大,导致资源大量涌入。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高端人才储备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五)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在一个充满竞争和活力的市场环境中孕育。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企业往往安于现状,不再积极追求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这就导致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被严重抑制,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缓慢。同时,资源无法在市场中自由流动,不能流向效率更高、更具创新能力的企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解决我国第三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问题的策略

  一是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鼓励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各界也应当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为第三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是优化教育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政府应制定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端人才,同时完善内部的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机构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优惠政策制定和落实,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

  三是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企业首先需要提高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制定明确的数字化战略,积极争取加大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确保有效见效投入。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在促进数字化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担当和作为。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可以发挥智库作用,组织交流活动和培训课程,推动企业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知识传播。

  四是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附加值。政府应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态、产业集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五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第三产业领域,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反垄断执法,防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充分市场竞争,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执行秘书长,民建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