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名涛:从联络人到一家人
本文获2019年民建中央 “坚持强基固本,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机关干部、民建西城综三支部副主委 2020年01月10日
作为党派的民建组织,有着完备的、严格的组织架构。每一位在组织内的党派成员,都身处于这一架构中。像其他组织一样,民建也呈现出金字塔形结构,即组织中大部分成员都位于中部和底部。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这些年对基层组织的思考、看法与认识。
作为省级机关工作人员,和普通会员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以我的岗位为例,我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除了各区的做这项工作的兼职会员以及积极撰写信息的会员以外,对其他会员就不会很熟悉,因此开展工作的时候依靠的手段就相对单一。反过来讲,很多会员加入民建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与组织的粘合度不够,处在一种无事可做的状态,即使有心但其能力也得不到施展,渐渐与民建疏离。
为此,民建北京市委也进行了很多努力,让市委机关干部联系支部的制度也是重要的一步。大概在十年前,市委开始这项工作,最开始让我们每个人联系了一个支部,几年以后中间有过一次调整,重新联系了两个支部。要求干部积极的参与支部的活动,并将支部会员对民建发展的意见建议和组织的精神、要求做好双向传递。但是,以我个人的经历,如果仅仅完成了这个联络人的角色是不够的。从最开始让我做这项工作,我就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参与者不做旁观者。基本上,两个支部的各项活动,几乎全是在周末的时间,我全都参与了,而且是全程参加。支部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参观景点、企业等,或者在会议室座谈,然后通常安排聚餐供大家深入交流。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出现,才能达到与大家熟悉的目的。通过这些场合,才可以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会员。
有一次印象深刻,西城一个支部的活动安排在周末下午,我正好有课,结束后我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几十公里外的活动地点,赶到后已经到了聚餐时间;还有在冬天非常冷的一天,支部开年终总结,我在政协两会上帮忙,也是抽空赶过去参加。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经年累月、从不缺席,慢慢的支部的会员不会认为我是个过客、是旁观者,而是把我当做他们的一员来对待。前两年,我正式加入了民建,成为一名在机关工作的会员。但我并没有选择进入机关支部,而是把会员关系落在我联系的这个支部,我确实也有了不一样的归属感。我们这个支部是典型的大支部,会员达一百余人。支部主委是民建前领导人起孟老的后代,支部对我也非常信任,增补我为支部副主委。我发挥作用,组织支部召开信息专题培训会,将支部撰写社情民意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多,信息质量明显提升,骨干会员的信息得到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的采用。通过深入的接触,我发现了更多的人才,把他们推向了不同的位置。所以,道理和做好党派工作是一脉相承的,你必须付出感情、时间、精力,用真情来做人与人的交流,从来要把自己置身于事内,而不做局外人。这就是我从一个联系人到一家人的真实感受。
目前在支部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既有常年没有改善的,也有新出现的问题。首先,规模的问题。有的支部多达一百多人,有的支部三四十人,平均在五六十人。那么多少人形成一个紧密的组织在科学上是合适的,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管理学上有一种理论,三十人左右的组织是效率比较高的。所以明显超出这一数字的,其效率会明显下降。我们今后的各项组织工作,应该从管理学等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其次,方式的问题。支部新会员的加入通常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本支部会员的介绍加入;另一种是由其他渠道推荐,被分配到一个支部。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老会员介绍的作为会友已经多次参加支部活动,相互熟悉,容易很快的融入集体。但不足的是容易形成某种程度“近亲繁殖”,即推荐人往往推荐与其水平相当的会员。另一种是通过其他渠道推荐,优势是往往水平比较高,问题是与支部其他人陌生,难以融入,进而很有可能在民建中成为“隐形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回避的是会员的入口选择,要严把入口关,特别是组织部门要有制度和公心,不符合硬件条件的坚决不能进入,在此基础上要优中选优。对于加入民建的新会员,不能一入了事,不闻不问,要给他们“找事做”。第三,年龄差异的问题。确实会员年龄差异过大,导致活动中无法各取所需,造成青年会员与组织脱离。但是如果纯粹按年龄来划分支部,既无依可循也难以实施。第四,组织活动的方式。支部维系会员的方式,只能通过活动,作为政党的活动必须有政治性这是前提。此外,其他活动的吸引力不足,在没有强制约束下,自然参与度不高。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组织的活动还没有同学会、社团、俱乐部有吸引力,如何寄希望于他们一定参加。然而,这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最后,我们都能体会到的是,任何基层组织,一把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一个优秀且负责的支部主委,这个支部就会规范、活跃。但是我们不能凭运气、“撞大运”,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僵尸支部”、“半瘫痪支部”。如何能有一套机制,保证能有这样的支部主委被选出来,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
总而言之,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角度考虑,以我的亲身经历体会,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基层组织负责人,要用真情,更要用时间来维护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对于领导者或者上级单位来讲,要让基层组织迸发出活力,必须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以一个成熟组织的管理学来设计、来运作基层组织,不合时宜的应该改正,吸收最先进的、有效的经验,鼓励尝试和创新。只有一个好的制度,才能确保把优秀的人选到领导的岗位,才能通过他带动一个支部的发展。在新的时代,在科技发展变革中,我们正好迎来了加强组织建设的好时机。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思想、不辍学习、创新发展,才能够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刘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