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合璧中华竹叶书 丹青独立吴明竹叶体

——记丰台民建会员书画家吴明

刘娜    2022年11月10日

字体大小:

  竹作为常见的艺术形象,千百年来无数书画家的墨竹各领风骚。其中,“中华竹叶书”是近年来研发出来的一种把“吴明竹叶体”和传统画竹技法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每一笔都是一个竹叶,用竹叶体为载体,再用墨竹绘画技法加以完善,形成书法、绘画合二为一的艺术作品。

  目前,“吴明竹叶体”已经录入方正字库,正式上线,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书法字体。

  吴明,字波兴,现任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兼艺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道教协会书画艺委会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道教协会副会长。

  画家吴明

  “中华竹叶书”有较强的艺术特点,它强调的是以传统书画为基础,做到古今相融、中西相融、书画合璧。不等同于其他传统书法书体的纯粹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作的多样性。其特点于字的呈现是字体好看且笔笔皆看似竹叶;于画的最终艺术呈现则更像现实中竹叶本身,但其中又蕴藏着字的玄机。不知者看上去就是一幅竹画,而知之者才能品出其中的奥妙。这也填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叶书”的空白。

  十年一剑 竹叶飘香使命必达

  “吴明竹叶体”看易行难,若想写好必须对传统书画有深入的学习、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领悟能力。其次,还要善于观察,将生活与艺术相融,从而力求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吴明自幼时便受家庭熏陶,一度痴迷父亲对“竹叶书”的奇特描绘,自那时起他便游艺于其中。直到数年前,他在山西运城关帝庙看到了《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若隐若现的独特形式深深吸引了他,便一发不可收地动起了创新“竹叶书”的念头。

  中国人很重视传承,把字刻在碑上为了更好地流传下来,“竹叶书”亦是如此。常年来被文人墨客当做文字游戏。其奇妙且变化的形式使得吴明寝食难安。他觉得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作为美术工作者要具有工匠精神和对艺术的挖掘与担当。将‘中华竹叶书’打造成这个时代的文化品牌。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弘扬传统文化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使其未来更好的繁荣发展,做大做强!”吴明内心充满激情。

                 

吴明竹叶书作品

  2012年至今,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其中。期间,翻阅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竹叶书”的历史传承,融入创作之中,如虎添翼,有事半功倍之感。在他笔下“竹叶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或说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关键是要用画面元素来表现,以画面来融合书法、融通文字、融入时代,一种新的“竹叶书”的画法便应运而生——“中华竹叶书”。

  文化传播 竹叶书香飘海内外

  在挖掘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适应时代的艺术作品,吴明将“中华竹叶书”赋予了时代的精神和面貌。正值“一带一路”新时代使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用“中华竹叶书”来书写各国文字。在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呈现各国文字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艺术交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吴明说,“中华竹叶书”之“中华”二字意在表明“竹叶书”作为中华文化本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其又在现有艺术上加以创新,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形式来展现国外文字,对于文化对外的发展和推广有着新的认知,更表明他要将其发扬光大的信念,有朝一日可以通过这种竹文化将五大洲编织起来。

吴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创作巨幅《紫云春晓》 

  “中华竹叶书”以画为基,即以中国画构图,章法、笔墨为基,以书为拓展丰富画面语言内涵与表现,这与传统墨竹笔法、章法、结构与秩序既一致又不同于传统墨竹写意抒情的画面笔墨语言的单纯表现,其成功之处在于在传统墨竹章法结构笔墨语言都具备之上的竹叶文字的注入。

  在实践中,他深知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中华竹叶书”。2020年10月,吴明首次把他创作的新作以书画展览的方式呈现,展览名曰——“吴明·中华竹叶书·老子道德经”书画展。画展反响热烈,期间,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前来观展,并皆给予中肯评价。吴玉生先生信手题诗“与可成竹心里裁,板桥笔意信手开。美丽汉字画中隐,爽目气象跃纸来。”首展的顺利举办使吴明对“中华竹叶书”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妙造自然  吴氏墨竹独出机杼

  1968年吴明生于北京书画世家,自幼博学强记,转益多师。跟随书家张霖、袁其微先生学习书法,后受教于著名花鸟画家姜守垣。得姜先生笔墨老辣、沉雄浑厚的画风,又经过春播、夏锄、秋收多年磨砺,功力积蓄,渐成气候,深为传统名家所喜。赵朴初、刘开渠先生为其题写堂号“聚雅堂”,尹瘦石先生喜其画竹,秦岭云先生看其作品随手题“别出机杼”大加称赞。

  吴明善画,作品师前人之意不师他人之迹。师古人传统技法,亦吸取当代审美特色。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都有涉猎,且都擅长。尤以竹为最,自谓“京华种竹人”。

吴明墨竹作品

  几十年潜心研究创作,使他在传统墨竹创作中找到突破口,创造出了不同古人,不同今人,释放心源的吴氏墨竹,在当代画坛墨竹领域独有一席之地。书中有画,画中隐字,独出机杼,妙造自然,观后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这种画法既要考虑书法文字内容,章法布局,以画法入笔划的巧妙设计,又要考虑构图不能程式僵化,在前人墨竹画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向前迈进了一步!

  “吴明竹叶体”更是透过美学、设计者的观念创造出具有装饰性的文字。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以竹叶形式组合而成的文字,文字拆分开来每一笔皆是由竹叶形状构成。字体创意设计表达内容的准确性、视觉上的可视性、表现形式的艺术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造诣。在他的墨竹作品中能很好地处理气韵与笔墨的关系,物象生动与构图上的变化,让整幅墨竹更加清新舒朗,飘逸畅快,虚实结合,阴阳相背均出自于心意感悟和把控。

  “我们遵循艺术为人民服务,但是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待思索。‘中华竹叶书’这一文化现象是一种探索与尝试。充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要把有艺术品质、思想内涵、生活趣味的作品奉献给大众,这是最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吴明墨竹创作成果颇丰,皆取得于他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吸收,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的挖掘创新,符合当代需求。

吴明(右一)在民建丰台区工委庆祝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书画笔会上进行创作

  在吴明看来,艺术要想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走进群众当中,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并喜爱,而“中华竹叶书”具备这种实质性。文字隐在竹叶里的乾坤,影影绰绰,远看是竹、近看隐字,在似与不似之间,把竹的清雅与文章的锦绣悄然融为一体,尽得天然之妙,是将传统书画与文化经典相融合,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

  他坚信,这样的艺术瑰宝唱响新时代,贴近百姓心。群众一定会喜欢,也一定能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进程中发扬光大。

  吴明,1968年生于北京,字波兴,号最石、一随、崇明,自谓『京华种竹人』,聚雅堂主,善画花鸟、山水、人物,以竹为最。幼蒙家学痴迷丹青,跟随张霖、袁其微先生学习书法,博学强记,而后,追随姜守垣先生,得先生笔墨老辣、沉雄浑厚的画风,转益多师,多年磨砺,功力积蓄,渐成气候,深为传统名家所喜。赵朴初、刘开渠先生为其题写堂号『聚雅堂』,尹瘦石先生喜其画竹,秦岭云先生看其『红梅图』随手题『别出机杼』大加称赞,吴明善画,师前人之意不师他人之迹。作品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联展,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近年来在致力于继承竹叶书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这一中华传统书画技艺,研发出『中华竹叶书』、『姓名吉祥福』创意书画作品,并与方正字库合作推出『吴明竹叶体』。现任民建丰台区工委工委文化委委员。

责任编辑:黄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