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北京市委:数字平台碳普惠助力北京低碳社会建设

   2023年01月16日

字体大小:

  1月16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苏健代表民建北京市委作了题为《数字平台碳普惠助力北京低碳社会建设》的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11月11日,中国向COP27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在“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新成效”中提出开展创新型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激励全社会参与减排,引导带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取得成效。

  当前,我国正全面迈进数字经济新时代,发挥数字平台优势,推动消费端实现数字化减碳潜力巨大。北京市正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依托聚集在北京的头部数字平台,初步搭建起部分民生消费领域的低碳生活场景,探索建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低碳社会建设模式,全民参与的碳普惠生态圈雏形正在形成。

  目前,北京市数字平台碳普惠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一些难题有待优化。一是“跨场景”综合碳普惠减排体系建设推广难,单一场景的碳普惠应用减排计量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资源打通、数据共享、进度协同,需要市级层面统筹协调;二是减排方法不统一带来统计测算结果互认难,碳减排统计标准不统一,机构间执行标准差异较大,平台之间碳减排量难以互认,纳入碳交易市场受限;三是减排量价值变现难,生活类低碳行为具有“主体散、个体减碳量小、价值变现难”等特点,现有获益机制较单一,未能兼顾各类主体。

  为此,民建北京市委建议:

  一是做好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打造低碳社会北京模式。发挥政府在碳普惠生态圈元治理的核心作用,建立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碳普惠协同机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碳减排政策文件,构建政府组织、技术赋能、平台承载、用户响应的创新共同体,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多对多互利共赢运行机制。政府生态环境相关部门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联动,推进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实现跨区域自愿减排市场化交易,助推中国碳交易市场与全球接轨,在数字技术赋能减排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二是探索多元化碳普惠新模式,创新低碳生活场景供给。鼓励多元主体探索与碳市场交易打通的碳普惠机制设计,将数字经济平台作为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有效载体,提供多元化补贴或政策支持,鼓励平台创新低碳生活场景供给。加强对重点生活场景碳减排的研究,创新回收领域税收优惠、奖励激励等政策,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二手产品作为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品类,将信息流、商品流、交易流“三流合一”作为所得税税前成本抵扣凭证,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建立市级层面碳账户体系,推动跨地域碳普惠协同。以绿色出行为基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从小范围试点发展到逐步推广,在个人碳减排行为的核算体系、核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逐步纳入平台企业搭建的生活领域碳减排个人账户,推动区域间个人碳减排数据互通互认,实现全民可参与、可衡量、可获益的碳减排。在京津冀区域推广北京已有的双碳服务,实现京津冀区域标准一体化。

  综上,建议: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激励举措,鼓励数字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分散的消费端碳减排量化,打通衣食住行用绿色场景,构建碳普惠生态圈,建立“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受益”的可持续碳普惠模式,在京津冀区域形成联动,将北京市打造成为全国低碳生活建设标杆城市,逐步实现低碳生活消费模式在全国推广,讲好中国“双碳”故事。

责任编辑:黄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