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育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宋桂兰    2024年04月02日

字体大小:

  2024年两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汇聚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全面覆盖各个领域。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回顾一年来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作为民建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要尽自己所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从自我做起,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

  一是助力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是百年大计,作为一名在农业院校法学专业执教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强国、法治强国为目标,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育乡村振兴领域知农爱农的优秀法治人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并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四有”好老师,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讲好专业课的同时,更要上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将农业绿色元素融入思政红色课堂,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建议在校内培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同时,依托民建平台,强化产学研融合机制,通过建立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派学生驻地实习等方式,助力郊区乡村振兴。

  1.提升乡村治理法治效能,推进三治有机融合。全方位开展知识培训、宣传、调研及经验总结等活动。开展乡村法治、自治与德治方面的调研与宣传培训,总结乡村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为三治有机融合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2.党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教育阵地,围绕“红色教育”“普法教育”“传统文化”等主题,让宣传教育活动“活”起来、“动”起来,以乡村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提升村民政治、法治和文化素养。

  3.开展地方特色植物品种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提升等相关研究。提升平谷大桃、小蜜梨等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产销融合。

  4.开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乡村“农+文+旅”联合发展模式,赋予乡村旅游资源更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

  师道相传,丹心无悔。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相信我们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的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法学系主任)

责任编辑:陈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