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朴:岁月激情到如今

文/张文朴    2009年11月02日

字体大小:

  1949年春天,古老的北平焕发出青春活力,红旗招展,满城笑脸,“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嘹亮的歌声,高亢的口号,醒目的标语,扭秧歌、跳集体舞、锣鼓喧天。从全国各地不断传来解放的捷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胜利,鼓舞着激情满怀的人们,持续沸腾的古城,从生气昂扬的春天逐渐转向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准备。重大喜讯终于在期盼中到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当时我正在北京师大附中上学,有幸在老师带领下结队参加开国大典。提前集合,准时到达西交民巷东口附近的指定地点。
  天安门广场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广阔。由金水桥向南,两侧有相距不很远的红墙,在两边长安街上有东、西“三座门”。在我们集合的地方见不到天安门上的主席台,也没有扩音器,热情的居民把自家的收音机放到临街窗台上,供大家收听大会实况广播。
  神圣的时刻降临中华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十一国庆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都举行庆祝游行。节前人们忙碌地准备如何以最佳方式和最好的成绩向节日献礼。
  1951年我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为国庆、五一游行做气球是师生们的光荣任务。起初做的气球并不大,用的主要是工业盐酸、锌粒、广口瓶等实验室的一般仪器、药品。在这样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做好大量气球,及时供给游行队伍,并不容易。由于大家十分认真努力,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后来,制作方法和条件有了改进,能以更快的速度做出各种大小不同和色彩的气球。只是要注意,国庆节天气晴朗时气温较高,不能给大气球充气过量,以防在游行中爆破。
  激情澎湃的人们组成的节日游行大军,高举大幅标语,肩扛或手推各种向节日献礼的模型,红旗招展,浩浩荡荡,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前时达到最高潮。为了使游行队伍准时有序地通过天安门前,而且不向主席台过度靠拢,大会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天安门前游行队伍中设置标兵线。
  标兵要身着白衬衫,蓝裤子,事先排在前头的游行队伍中,待阅兵式结束后,跟游行队伍一起进入广场,标兵到自己的指定地点时停下,沿长安街从南池子南口到南长街南口,在游行队伍中形成几条标兵线。同一线标兵的间距约三、五米,每两条标兵线间的距离有10几米左右。
  有几次北京师大的标兵都是靠近天安门,而我的岗位有幸在天安门主席台的正前方,不但能更真切地听到游行人们的热情欢呼,看清无数高举的双手向主席台的深情致意,而且能看见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频频挥手、民主人士以及海内外贵宾们的热情鼓掌和招手呼应。有时毛泽东主席短时进入天安门城楼内,主席台上只有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向大家招手回应,但游行群众仍在逐一认真指认哪一位是毛主席、哪一位是周总理、……这使我深深感到人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辨认得是否准确并不重要。
  游行大军进入广场接近天安门时总是加快步伐,离开时放慢脚步,不断回顾眺望。标兵的责任,就是要及时提醒大家,切勿停留,大步跟上,保持好行进速度。
  60年悠悠岁月,每逢国庆佳节常和家人或朋友去天安门广场,跟来自海内外的朋友分享节日的幸福,重温往昔的快乐。然而,在近几年来,更加使我感慨万千: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的哺育下,十几岁的毛头小伙现已白发苍苍,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心却仍像往昔一样跳动,作为新中国的公民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一员,在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征程中,应该继续努力学习,为祖国人民服务,关心国家和首都的大事、民情,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跟大家一起,争取做更好更多的奉献。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