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征文选登

我为文化中心建设献计出力

从中华世纪坛到歌华大厦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陈工    2018年09月27日

字体大小:

  我于1989年大学毕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处由大学生统一分配到自谋职业的转变,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投身文化产业,并于1998年6月加入歌华集团。因中华世纪坛建设与民建北京市委的领导和老师们结缘,于1999年初加入民建。在加入歌华集团团队的前两年,负责中华世纪坛项目的策划论证组织及宣传研究工作,随后负责歌华集团的宣传研究工作,并见证了北京文化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中华世纪坛作为纪念新千年的标志性建筑,其建设过程凝聚了朱相远(时任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先生在内的很多民建人的心血和梦想,我也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建设一线,用一年半的时间,造就了一座标志性建筑和文化交流平台,体现了改革速度,反映了文化界人士在改革大潮中奋力前行的精神。这方面的报道很多,我在此不再赘述,仅作为背景,引出我在歌华集团参与的另外一项反映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亲历案例——歌华大厦的策划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位于青龙胡同一号的歌华大厦原址为北京市美术公司厂房,该公司是新中国率先成立的国营文化艺术企业,在五、六十年代,美术公司是全国领先的艺术与商业美术创作设计机构,汇聚了大批专业人才,其作品代表了当时国内美术设计的较高水平,不论是天安门领袖像的绘制,还是各种国家庆典的环境设计布置,乃至北京的街道景观,无不经由美术公司一手操办。1997年,美术公司与专门从事广告设计制作的北京广告艺术集团合并,在全国率先成立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歌华集团”),实现了一次大的跨越。歌华集团成立后,作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围绕主题展览设计、文艺演出设计、大型文化体育活动设计、形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设计作品在新时期为国家形象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适应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同时也考虑到美术公司的生产车间应该搬离中心城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歌华集团自筹资金,在美术公司旧址上规划建设歌华大厦。在此期间,国家、北京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随着2003年国办发105号文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示,以及《2004—2008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北京在国内率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同时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高端形态的定义,制订了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独立口径,确定北京将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本市的支柱型产业。

  2003年,此时正值歌华大厦建设阶段,时任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亲临一线组织规划论证,要求按照国际标准将歌华大厦建成北京的第一个地标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形成带动北京服务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围绕大厦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将老城改造与产业升级转型相结合,解决“城中村”等城市顽疾,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订、应用探索。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当时在全球都是新生事物,相关政策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供借鉴,而一套完整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长期的产业实践作为背景。领导们将目光投向了全国产业园区发展典范的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解决归国留学生创业条件入手的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已非常成熟,如果嫁接中关村政策,不但能快速解决文创政策落地问题,缩短政策成本周期,还能够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文创开拓更大的产业空间。我参与了歌华创意产业中心的策划与专家论证工作并组织撰写了项目可研报告,这一构想与中关村管委会和东城区政府一拍即合,一个由市区政府主导、中关村规划管理、歌华集团开发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运而生。随着歌华大厦的落成,“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于2006年9月正式开园。

  自建成以来,我先后分管歌华集团的行政管理与科技中心工作,而科技中心的核心业务就是歌华大厦的运营管理工作。我们从把握好歌华大厦的入驻企业的业态入手,制定了业态审核准入办法,优秀引入优质的文化领军企业和有发展潜力文化创意企业。经筛选,引入的企业机构涵盖设计、策划、影视、传媒、动漫、广告、艺术品经营、网络文化、文化金融、教育培训、旅游、体育等行业,基本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既有大型规模化企业,也有许多成长性极强的小微企业,以及作为产业润滑剂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在这里发展壮大起来的北京歌华传媒集团、北京演艺集团、央视动画、一壹传媒、歌华有线、视联动力等均已成为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企业。我们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服务,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大厦物理空间中留出了数千平米面积建设了创意大堂、设计艺术馆、文化艺术交易中心、歌华艺术中心等专业场地,为业主乃至业界提供展示、交流、交易服务;另一方面,建立了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引进国家艺术基金,设立歌华文化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资源、资本的深度服务。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歌华大厦迅速集聚优势资源,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大放异彩。当时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播控中心、票务中心、开闭幕式音乐制作中心、灯光舞美设计工作室、体育展示培训项目都设在大厦内,相关工作由大厦入驻企业承担,被奥组委领导称为“第二奥运大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为文化创意类企业和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平台也初步形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我亲历了北京市文化产业改革创新发展的20年,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引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有梦想、有愿景、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的拓展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民建会员从事文化创意工作,在这个领域发展事业、开拓创新、努力前行。

  (陈工,民建东城区委副主委,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