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瑛:民建新一代成员思想状况及其 在政党协商中的作用

   2017年01月05日

字体大小: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201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统战工作会议。会议前后分别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发展了多党合作的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规定。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首要形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需要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与。民主党派参与政党协商的深度和成效,取决于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近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民建的组织状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成员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79年会员总数不足2万人,目前会员总数已16万多人。二是队伍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入会的会员占90%以上,原工商业者及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所占比例逐年减小,成员队伍基本上是一代新人。三是群体构成也有新的发展。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占了一定比例。随着民建会员队伍的不断发展,民建新一代成员不仅数量增多,而且知识层次有极大提高,高学历、高职称的会员数量增长较快,具有留学经历的人数在增多,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这为民建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民建新一代成员思想状况新特点

  整体来说,民建新一代成员具有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联系面广、影响大;思想意识主流好,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思想价值观念取向趋于多元分化等思想特点。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建新一代成员的思想状况呈现出特殊性、多元性、复杂性、开放性和差异性的新特点。

  (一)政党意识的特殊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明确了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其成员有别于执政党党员,不能完全按照执政党的标准和条件来要求。同时,参政党是政党,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的积极分子基于共同利益、共同意志,为取得或影响政权而建立的政治组织,其成员不同于一般群众,具有政党意识。与经济界密切联系,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界别特色,保持和弘扬这一特色和优势,能够体现出民建作为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独特作用与独特价值。

  (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民建新一代成员中包括许多来自不同阶层、经济界领域的代表人物,而且随着统战工作对象的不断扩大,民建组织发展也凸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加之社会变革所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必将导致民建新一代成员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三)思维认知的复杂性。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思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洗礼,其思维、认知、习惯、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受到严重挑战和压力,历史的惯性、摸索前进时的失误等诸多矛盾,错综复杂地纠缠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民建新一代成员的思维认知难免受其影响。

  (四)思想表达的开放性。现阶段的民建组织,可以说是一个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干部型、知识型的参政党。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许多具有高知识层次、超脱地位的民建新一代成员思想异常活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发挥职能、直抒胸臆,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开放度不断提高。

  (五)思考方法的差异性。民建新老成员因各自所受教育、成长时代、人生历程的不同,必然带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加之民建作为政治联盟性质的参政党,组织构成具有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民建会员中包括企业家、专家学者、新阶层人士等等。因此, 民建新一代成员中不同个体在某些问题认识上、在思考问题方法上也会有一定差异。

  二、民建新一代成员思想状况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建吸纳了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好、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的新成员。他们的加入无疑为民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不免带来政治思想方面的新情况。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建新一代成员总的思想状况是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理论准备不足、思想不够坚定。首先,相对于民建老一辈来说,新一代成员缺少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系统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对民建的历史、性质、地位、作用普遍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对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还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对如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要有一个储备知识和加强实践锻炼的过程。其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存在的“左”和“右”两种倾向,在民建新一代成员中亦有所反映。有些会员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上,虽有一定的理论思考能力但脱离实际;对经济生活期望值较高,渴望国强民富却脱离国情;由于腐败和消极现象的存在而对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心存疑虑等等。再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图谋,重点就是宣扬其“两党制”和“多党制”,极少数会员受其影响,面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常常感到理论上的困惑,对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多党制产生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这就使得当前民建的思想理论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迫切。

  (二)加入民主党派的动机存在问题。随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一些新成员加入民建的动机不纯,抱有走政治仕途捷径的想法。同时,少数新成员在加入民建前即抱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想法,对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了解存在谬误;加入民建后,由于自我修养、思想教育相对滞后,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多党合作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常常在思想上、理论上感到困惑,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多党合作,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出现偏差,往往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虽民主意识增强,但对民主理解有偏差;虽参政意识极强,却缺乏实践锻炼和政治考验,参政水平较低。

  (三)政治热情减退。民建部分新一代成员往往把加入民主党派视同参加群众组织或社会团体,政党意识较为薄弱,缺乏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的会员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在各自的领域属于精英骨干,却对民主党派与中共长期亲密合作的历史、优良传统不熟悉,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理解不深刻,对我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缺乏了解,对有些单位部门中共领导统战意识淡漠存有看法,从而产生了民主党派只是“花瓶摆设”,加入民主党派“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因而对党派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民建组织缺乏关心支持的态度,甚至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极个别成员还产生了退出党派组织的念头。另外,还有少数抱有谋求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的目的加入民建的新成员,一旦达到目的抑或愿望落空之后,就很少在组织活动中现身。

  (四)发展新会员入口把关不严,基层组织呈松散化状态。有的民建基层组织在发展新会员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年轻化和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要求,造成少数新成员政治素质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个别新成员基本不与民建基层组织主动保持联系,甚至连正常的组织活动都不愿参加;有的新成员不同程度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对党派活动兴趣不浓;有的因为在单位是业务骨干,还担任了行政职务,社会活动多,工作任务重,常常无暇顾及党派活动;有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淡漠,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倾向。

  三、有效提升民建新一代成员在政党协商中的作用

  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的主体之一,其协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党协商的效果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党派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民建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提高本党派的协商能力,推进政党协商有效开展,是当前民建组织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由此,要高度重视对民建新一代成员的培养、使用和提拔,真正把他们当作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来对待,帮助和引导他们在政党协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政党意识

  政党意识,是其成员对本党派政治地位和历史责任的自我认识。民建作为社会主义参政党,其政党意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意识;二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意识。要充分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特点和优越性,明确参政党所处的历史地位,自觉继承和发扬民建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五个坚持”的优良传统,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与时俱进”和“六个价值理念”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提高参政党性,端正参政动机,经受时代考验。

  (二)加强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既是民建保持生命和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民建发挥参政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对于提高会员思想素质、加强思想建设也同样重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本党派独立自主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二是全体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基本点是自愿、自觉,要坚持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与时俱进的能力。需要进行切实有力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保证民建会员思想教育的经常性和及时性。正是由于民建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使会员的思想认识不断进步,推动会的整体素质向更高的层面发展,不断实现自身建设的飞跃。

  (三)深入开展多党合作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参政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民建在履行政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民建新一代成员带进组织的许多信息、思想需要充实理论营养。这些仅靠少数专家学者是远远不够的。民建的理论建设是全体成员自己的事,要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形成大家都来重视理论思考和参与理论建设的风气,建立必要的工作保障机制,尤其是引导民建新一代成员深入开展有关多党合作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持久开展,通过思想理论的成熟实现政治成熟。

  (四)设立入会培养考察期

  民主党派成员的发展质量决定了党派未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如何坚持发展原则、严把成员入口关,是民建当前一个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共发展正式党员,一般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期、培养期和一年的预备期,在此期间预备党员只能参加活动,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而有利于保证中共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民建可否研究设置统一的培养考察期,目前有的省级组织规定的期限为半年,可考虑将半年延长至一年,并在《会章》中予以统一规定。入会申请人在此期间参与民建组织活动,对其思想加以引导和再标定,以克服当前这种“人已加入而思想未加入”和“先加入再教育”的惯常被动局面。要合理规划新会员发展目标,设定新会员发展标准,规范新会员发展程序,注重新会员培养考察,增强新会员发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吸引那些素质高、业务强、有参政议政愿望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民建组织中来。同时,要畅通出口,建立会员退出机制,从源头上确保组织自身的纯洁性和“精英性”。

  (五)建立党派干部动态管理机制

  民建作为一个政党组织,在组织内部建立起用、备结合的梯次性干部队伍结构,保证干部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是其自身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1997年以来的历次换届,完成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新一代代表性人士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民建新一代成员中的中青年成员已占较大比例,加强对中青年成员特别是民主党派干部的教育、培养、锻炼,是确保本党派的政治方向不变、优势特点不变、优良传统不变,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政党协商积极作用的有力保证。由此,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后备骨干的培养力度也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培育民建中青年后备干部要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制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形成一个包括选拔、培养、考察、挂职、轮换、任职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动态管理体系,使民建中青年后备干部在一定的政治舞台上经受政治锻炼和参政考验,加快成长速度。

  (六)加强本党派智库建设

  民建作为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要做到在每个协商议题中都能有所作为,都能议对时机、议到实质、议中要点、议有成效,就必须要汇聚会内外多方智力资源,形成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此加强民建的党派智库建设已是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调动民建会内自身的力量,尤其是凝聚民建新一代成员的智慧,利用本党派专家学者集中、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建立起民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能言善写的议政智库;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民建新一代成员的社会资源人脉,借力外脑,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专业性社会组织等共建合作平台,保持良性互动,使这些相关部门、机构的有关专业人员成为民建智库的重要成员。通过加强党派智库建设,汇集智慧、提升合力,继续打造具有民建特色的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精品和亮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协商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要素。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要扮演好角色、发挥好作用,体现参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为,就必须不断提升党派的协商能力,以适应政党协商这一高层次民主协商的时代要求。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主要体现为政治把握能力、利益表达能力、建言献策能力。当前,各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由于受到人才因素、信息因素、组织因素、制度因素、认识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和制约,与政党协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环境下,各民主党派应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协商民主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民建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协商能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要在成员发展质量、调查研究、教育培训、发挥整体作用、借力外脑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弥补自身的不足,有效引导民建新一代成员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培养更多与本党派政治使命相适应的优秀人才,为推进我国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当前,政党协商的规范化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参政党参政议政实践的总结升华,也是对政治协商理论、协商民主思想的细化发展和规范化,将政党协商纳入中国依法治国的宏图之中,对于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应认真按照中共中央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执政党和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的性质定位,有效提升民建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协商的成效和水平。

  (本文获民建中央2016年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