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 2017年10月12日
第十届法制委员会这五年,在民建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在专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按照民建市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积极关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参政议政和专委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汇聚人才,优化结构
第十届法制委员会组建之初,就以“汇聚人才,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广泛招纳会内法律行业精英,重点培养具有专业潜质的青年骨干,确定了“树立法律意识,推进法制建设,营造法治文化”的工作思路。
2015年,专委会的运转日臻平稳,工作要求也逐渐提升到新的水平,对管理机构和成员数量进行了届中调整:一是增设秘书长,负责专委会的日常管理和与秘书处的沟通工作,专委会的管理机构增加至7人,不仅充实了领导班子力量,也使得专委会在民主议事与科学决策的方式和程序上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二是专委会根据活动情况和申请条件,补充吸纳了新的专委会委员,不仅为专委会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加强了参政议政的实力。法制委员会的成员总数共计51人,已达到《民建北京市委专门委员会通则》规定上限。
近两年,法制委员会注重发挥专委会内部积极分子的作用,重点考察推荐专业素养高、参政意愿强、组织能力好的成员,为他们提供展示各自专长的机会;同时,将工作范围拓展到各区工委的法律专委会和专业支部,通过对法规条例的意见征询、课题的调查研讨来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
二、发挥优势,议政建言
到目前为止,本届专委会已向民建市委提交《加大力度扶持北京碳交易市场,争取北京成为全国碳交易核心交易中心》《效率与法律相融合,构建新型政府服务模式》《建立商业银行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关于京津冀法律服务一体化的建议》《加快促进我市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问题的研究》等9篇调研报告,完成重点课题3项,其中2014年《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保障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调研报告荣获北京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15年《关于加强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及其监督工作的建议》的调研报告获得北京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并转化为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党派提案。
法制委员会十分重视社情民意信息的撰写和报送工作,专门设立了分管信息工作的副主任,并充分发挥委员中信息报送能手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向委员介绍信息撰写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大家多观察、多发现、多动笔,带动全体委员广泛参与社情民意的收集工作,使信息工作常态化,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四年多,法制委员会向市委报送信息近百条,其中30余条被民建中央、市政协、民建市委采纳,黄芳、高桂林等委员的多篇信息刊登在《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刊物,专委会也多次获得民建市委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委员们还通过多种渠道为全国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提出意见建议,参与“依法治国”专题征集,为推进全国和北京市的法制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载誉续航,打造精品
法制委员会于2008年倡议创办了“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治研讨会(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旨在通过举办专题研讨,搭建一个良性互动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非公企业与政府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相互沟通;研究探讨非公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以及在法律层面可以优化解决的方案;为法律界和企业家人士提供展现优秀业务素质的平台,为民建参政议政提供实践素材,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应有之力。
第十届法制委员会成立以来,举办了四届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制研讨会,全体同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使研讨会既成为法制与企业两个专委会合办的标志性活动,也成为民建北京市委的品牌之一。每届研讨会的筹备期间,组委会都会多次召开会议,本着注重论坛质量、注意论坛成果转化的工作原则,针对与非公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热点问题和企业家们的需求,反复讨论协商,确定当届研讨会的主题、形式和规模。四届研讨会分别以“开放市场·公平竞争·法治保障”、“法治经济·公正司法·产业机遇”、“深化改革·法制市场·创新创业”和“生态法治·健康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十八大以来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律基础、法治环境、经营策略、产业政策、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得到民建中央、全国人大法工委、工信部、最高法检两院权威的大力支持,受到经济界、法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及广大会员和兄弟省市的积极响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曾向研讨会发贺电表示:研讨会充分发挥民建的人才资源优势,企业家与法律专家携手共进,群策群力,所研讨的问题都是确保民营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完善促进我国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届法制委员会举办的四届研讨会,邀请到近600名会员出席,河北、江苏、广西等5个省市的民建组织参与,编印会刊4册,收录论文80余篇,内容涉及《反垄断法》《刑法》《环境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以及PPP模式、私募基金、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上市、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等多项与非公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领域问题,其中部分论文已经转化为信息和调研报告被各级部门采纳,部分转化为提案、议案、政协大会发言,例如委员陈丽苹撰写的《完善“瞪羚重点培育企业”政策,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转化为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书面材料。这种以研讨会为平台的参政议政方式为民建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工作探索了新的途径,对加强会内外联系,树立民建良好的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制研讨会”被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评选为“2014年北京市民主党派工作创新成果”。
四、凝心聚力,协助维权
每年年初,法制委员会都要根据五年规划和民建市委的中心工作,召开主任会议和全体委员会议,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研究制定当年的工作计划。四年多,法制委共召开主任会议13次,全体委员会议7次,调研活动、座谈会、研讨会筹备会议近20次,专委会各项工作循序渐进,有声有色。
专委会成立之初,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进行了合理分工,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做到既有工作重点又有通力合作。领导班子注重与秘书处室的沟通协作,日常工作指导秘书处室联络协调、具体办理,重要事情召开主任会议或者全体委员会议共同研究决定;工作中注意听取广大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委员参与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每年各项工作有规划有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5年,法制委员会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成立了“法治沙龙”,为委员们搭建起参政议政、信息共享和增进感情的平台。“沙龙”由专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轮流召集并主持,精选社会热点话题,以点带面,不设发言顺序、不限讨论时长、不做议事记录,保证“沙龙”在休闲放松的环境中开展。经过多次活动,委员们集合社会热点和个人工作实际,有的高谈阔论、针砭时弊,有的感伤幽思、诉苦衷肠,有的钻习法律、交流业务……“沙龙”的情状如《兰亭集序》中所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沙龙”的作用下,法制委全员的凝聚力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为各项会务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沙龙已成功举办了5次,涉及食品安全、依法执法、司法改革等多个话题,形成专题信息或论文6篇。
除此之外,法制委员会的多位委员还积极帮助会员解决法律专业问题,协助市委监督委员会和组织处维护会员权益。黄勇、黄鹰、李庆保、赵兵等委员多次为会员义务解答在产业投资、金融风险、企业并购、公益诉讼等方面的专业问题;黄东委员为西城区会员提供侵权索赔案件的法律咨询服务;王继华委员受邀到市委组织处协助梳理通州会员房产抵押置换的相关法律程序;张学贵委员与东城区会员家属面谈,讨论“德州扑克”案件的来龙去脉。委员们热情专业的解答,树立了法制委员会良好的组织形象。
这五年,在专委会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仍将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继续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进一步提高调研课题和社情民意信息的质量;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探索举办研讨会的新形式,进一步推动研讨成果的转化,扩大研讨会在会内外的影响力;要在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和市委其他专委会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与兄弟省市法制专委会的交流;要扎实推进法制委员会机制建设,提高活动质量,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激发委员参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